文本

【专栏】美国大选,东北亚外交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了首脑会谈。安倍首相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于今年12月访问日本并举行首脑会谈。朝鲜进行了第五次核试验。

东北亚各行为主体这种不同的外交行动中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考虑到今年11月美国总统选举后与美国新政府进行协商、谈判而作出的布局。

他们从未公开表示这些外交安排是为了应对美国大选以后的局面,只是根据各国此前行为作出的一种猜测。这种猜测可能存在错误,但密切关注对方的动向并发挥一切外交想象力做出应对,却是绝对必要的做法。

东北亚各行为主体至少需要与美国新政府打四年交道,最长可达八年。中国需要在“霸权竞争”和“合作共存”、日本需要在“强化同盟”与“被抛弃的恐惧”、朝鲜需要在“敌对关系”和“关系正常化”等对美关系可能出现的两种极端结果之间最大程度减少不确定性,引导对美关系朝着能够最大限度实现本国利益的方向发展。通过拓宽外交空间、争取谈判筹码、扩张力量来应对未来的局面,属于理所当然之举。

从这一观点出发,习近平主席与安倍首相9月5日在中国杭州的会谈值得关注。会谈中双方未在解决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的紧张问题上达成任何决定性进展。

即便如此,双方仍为未来增进两国关系做出了重要铺垫。习主席表示“两国关系现在已经走出谷底,登上山坡,处于不前进就会后退的重要阶段”。安倍首相也表示“希望双方在管控困难课题的同时,构筑稳定的友好关系”。明年是中国和日本建交45周年的年份,即所谓的节点年,双方可以从中获得恢复关系的名分与外交动力。

认为奥巴马政府的亚洲再平衡政策实为对华牵制和封锁战略的中国希望美国新任政府能够重新设定对华关系。特别是,克林顿如果成为总统,韩美日三国的军事合作将会进一步加速。随着此前被视为三国军事合作最薄弱环节的韩国积极宣布部署萨德,中国可能认为促使韩国中立的努力已经失败。

与日本恢复关系或者表现出恢复关系的动向,是中国可以拿出的一大对美筹码。仅仅是中日互相接近的动向就足以引起美国对亚洲影响力变弱的担心,美国必然会感到紧张。

日本通过强化美日同盟获得了美国对其集体自卫权的认可,日本对东南亚的影响力也极速扩大。随着力量增强,日本大概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即便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也不至在谈判中处于下风的时候。安倍首相与普京总统12月的会谈更加敏感。据称,安倍首相将把美国国内普遍视之为“公敌”的普京总统邀请到自己故乡举行会谈。现在我们虽无法断言双方能否达成实质性协议,但是,对中国与俄罗斯的积极举动可以成为日本面对美国新政府时的一种筹码。安倍政权的外交动作确实非常精明。

李镕寅 驻华盛顿记者

朝鲜接连进行核试验最终也是考虑到与美国新政府谈判而作出的举动,打算等奥巴马政府任期结束,扩大局面做出应对。差别之处仅在于朝鲜有意用力量压迫对方做出举动,采取了强压型战略罢了。

朴槿惠政府正在如何为明年做准备,我们并不知道。希望不要再搬出类似“核心轴心”、“密不透光”等新的修饰词来包装韩美关系,并将此作为一大外交成果进行大肆宣扬

李镕寅 驻华盛顿记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