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老店游记③ ——济州市西门路
西门路指过去被称为济州市中心的观德亭的西区,因济州邑城的西门坐落于此而得名。以西门桥为中心形成的商圈中心就是西门公共市场。到20世纪70年代,西门市场都是济州最大的传统市场,其周围形成了巨大商圈。在日帝强占期前形成的“陈城洞”(现在的三徒二洞)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的居住地,也是西门市场背后的消费区。陈城洞的入口——猪排胡同在70年代是济州最大的美食胡同,西门公共市场附近遍布百姓食品。
但是身后观德亭西面的济州市厅搬迁,莲洞一带形成济州新市区,以及大型折扣卖场的出现使得这里随着传统市场的没落一起陷入低潮。作为老商圈,历史越是悠久,经济萧条也就越发严重,许多老店也开始消失不见。然而在他们当中,还有一些坚守位置的岁月守护者。
■用鳀鱼、带鱼代替河豚——河豚家食堂
丈夫是济州大学法学专业1期毕业生。作为最佳精英,他为实现教师的梦想等待被任用,但却因所谓的“连坐制”(过去在韩国若亲属进行左翼活动,自己的公职任用将被拒绝,该制度现已被废除)而受挫。所谓的罪过可能就是生活在济州……为养活孩子们,妻子开始代替彷徨的丈夫,煮卖10韩元一碗的乌冬面。1969年,小店开业了。看着妻子,丈夫开始振作起来帮忙,买下当时济州大量捕捞的河豚,煮卖河豚汤,附近济州大学的教授和公务员等客人随之多了起来。生意做了起来,等到几年后要办理营业执照时,丈夫连店名也没想就去了税务厅,到了那里后想着自己是卖河豚汤的饭店,于是就起名“河豚家食堂”。就这样又煮卖了10多年的河豚汤,但后来随着河豚捕捞量下降,小店不得不放弃河豚汤。因为进口河豚的味道不正宗,改用了济州多产的“带鱼”煮汤,夏季则买来鳀鱼煮汤。小店的一条铁律就是不用冷冻,鲜带鱼和鳀鱼都是现买现做。保留济州人传统味道煮出的汤如今已经成为了这家的招牌菜。5年前,精英丈夫离开人世,82岁的妻子和小女儿一起煮汤。海胆汤里的海胆虽昂贵但量很足,满满的都是济州的传统味道。
地址:济州市飞龙路5号/电话:064-722-5503
■手工面的自信心——松林饭店
老板平常喜欢读书,曾做了很长时间的出版社营业员,后于1987年夏天开了一家中餐馆,到今年已有40个年头。当初上班时吃了不少炸酱面,因此积累了不少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中餐馆不同,这家店的面特别细,粗细差不多是普通中华面的一半。问其原因,答案很简单:“因为客人们喜欢……”并无其他理由。老板又说,“我们都是自己和面然后压出面条……”言辞虽含糊,但却充满了自信。不知从何时起,各小区胡同里都开起了中餐馆,买来工厂生产的中华面使用似乎也成了理所当然和司空见惯之事。虽说如此一来在质量管理方面更有利,但这家店却选择全部手工制作,足见其自信心!这份自信也是老板坚持了40年的原动力。
正如褪色的招牌一样,这家店的回头客历史也十分悠久。原则上,这家店不提供外卖服务,但又无法拒绝老顾客的请求,所以现在也会为公共市场等几个地方送外卖。43年生人的老板10多年前将厨房交给了儿子,如今自己会坐在柜台跟常客聊天。室内装修虽老旧,但却整齐干净,一如老板的性格。
地址:济州市观德路2-1/电话:064-722-4229
■全罗和济州美味的融合——泰光食堂
70年代,夫妇二人离开故乡木浦,来到济州定居。几年过去后,两人于1982年开了一个小饭馆,南道的手艺和济州食材的结合,成就了这家美食店。1985年,小店搬迁至如今的位置,距原址300米远。
一开始,夏季的生鱼片很受欢迎。小店在其中加了许多济州人不常用的辣椒粉调料,用辣味武装起来的红色生鱼片成为了夏季人气菜单。另外,小店还将古往今来的美味济州猪肉做成了调味烤猪肉出售。在烤鱿鱼五花肉大受欢迎的90年代后期,小店选用调味烤鱿鱼代替普通鱿鱼和猪肉放在一起,结果得到了鱿鱼根本无法比拟的美味,不久后就被称为济州代表性乡土美食。
如今这家店的招牌菜就是调味烤猪肉和调味烤鱿鱼,相较于分开点,大多数人都是混点两者。鲜红的调料看上去好像很辣,但其实只是微辣的程度而已。大葱和苏子叶很多,但一会就蔫掉了,猪肉和鱿鱼随之得以凸显。吃完菜后,点一份面条拌着调料吃或炒饭吃,你会发现一个撑到捶地的自己。
地址:济州市塔洞路144号/电话:064-751-1071
文•图 梁溶真 济州乡土饮食保存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