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专栏] 新冷战格局中动摇的韩中关系

图为朴槿惠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9月2日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脑会谈前进行握手。(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社)

“您要待多久?”

“三年左右。”

“那么好好生活然后离开就好了。”

三年前笔者刚刚到达北京时,经常从周围人口中听到类似“忠告”。也就是说,若想了解这个巨大的中国,与中国人结交“关系”,三年时间远远不够。这些话提出了中国的封闭性,同时也说明了获得中国人信任的难度之大,都是他们的经验之谈。

朝鲜进行第四轮核试验并宣布要发射火箭之后的韩中关系令笔者突然想起了三年前的事情。现在距离外界传出“韩中关系出现好转”的说法刚刚过了三年。就在李明博执政时期,两国关系还是如履薄冰。朴槿惠政权上台后,韩中关系逐渐回暖。2013年1月,朴槿惠总统最先向中国派遣了特使团,并在五个月后打着积累双边互信的“心信之旅”的口号访问了中国。第二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朝鲜之前首先访问了韩国。接下来,朴总统又在去年出席了中国阅兵仪式并登上天安门城楼。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蒙上“历史最好”、“历史最佳”等光环。然而,这样的时光“只有”短短三年。

然而在1月6日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并在2月2日宣布即将发射火箭之后,曾被称为“历史最佳”的韩中关系开始不断出现问题。中国在对朝制裁上犹豫不决,韩国因此产生受到背叛的感觉,抱怨“不顾美国反对登上天安门城楼却只换来了这种结果”。人们知道,“背叛”是总统的禁忌,无异于碰触了总统的“逆鳞”。事已至此,总统也开始提出中国最为忌讳的部署“萨德(THAAD,末段高空导弹防御体系)”问题。在萨德风波出现后的一年半时间里,韩国政府不断重申“没有接到美方邀请、没有进行任何协议、韩国没有做出任何决定”的所谓“三无(3NO)原则”,一直忙着否认美国传出的各种说法。现在却自己主动提出这一问题,说明对中国的不悦情绪已经溢于言表。

中国也大为恼火。对于美国高调主张“你们的对朝政策错了”,将朝核责任推到中国身上的做法,中国正怒上心头。中国官营媒体甚至表示“若要部署萨德,就要准备好付出代价”,不惜出言恐吓。韩国认为中国“没有做出最大努力”,中国则认为韩国“一味相信美国且只会指责中国”,都对对方感到气不忿。

很明显,中国拥有可以撼动朝鲜的杠杆。但这一杠杆的长度并不够长或者太短了。认为“中国只要下定决心,区区朝鲜不在话下……”只是韩国为政者一厢情愿的想法。撤回牡丹峰乐团、不经通报进行第四轮核试验、在中国六方会谈代表访问当天宣布发射火箭的计划等情况向人们展示了朝中关系的实际情况。

在美中“互相指责”和主张对方“被朝鲜打脸”的“打脸论争”之中,朝鲜已经在选择发射火箭的日期了。“韩美日”对“朝中”的冷战局面将会再次出现,而韩国将成为冷战局势中最难自处的一个国家。

成演哲 驻北京记者(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社)

韩国现在应收起“三年本钱论”,回到现实中来。比起施压中国,韩国更需要考虑如何消除中国对美国回归亚洲感到的不安。朝中关系总是与美中关系呈反比。每当与统率韩日同盟的美国矛盾恶化,中国就会拉拢朝鲜以避免陷入孤立。而且,现在中国内部的氛围与曾经出现放弃朝鲜论调的第三轮核试验时大不相同,现实论正在中国悄然扩散。这种观点认为,既然无法阻止朝鲜开发核武器,至少应该设法不把朝鲜变成敌对国家,做出次优选择。

无视中国的气氛变化一味对华施压很可能落得“刻舟求剑”的后果。

成演哲 驻北京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729424.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