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带着口罩参加年会的韩国驻华记者们

图为北京的韩国驻华记者们在前往年会会场的大巴上戴着口罩。

蓝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已是一去不复返,被窝里也放好了电热毯,因为雾霾来了。

在解除了雾霾红色警报的北京,昨天和今天都看到了蓝色的天空。真希望如此明亮耀眼的冬季天空能够多留几天,但雾霾可能马上又要回来了。出门离不开口罩,室内离不开空气净化器,如此令人忐忑不安的可怕日子又要来了。如果可以,真想收集短暂回归的清新空气来应对这恶劣的天气,韩国的读者们大概是无法理解这种心情吧。

虽然首尔也存在可吸入颗粒物的问题,但与中国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今年5月末,首尔可吸入颗粒物情况严重,26日可吸入颗粒物(PM10,直径低于10微米)浓度为159㎍/㎥,27日为162㎍/㎥。当时有报道称,“韩国大部分地区的可吸入颗粒物最高浓度逼近或超过100㎍/㎥,韩国全国范围内将进入不佳空气质量状态”。但如果是生活在中国的人们看到了这篇报道,或许会说“就这点事儿”并因此感到惊讶。因为查看资料便知,除去昨天和今天,北京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在过去的一周里几乎就不曾低于过150。在雾霾明显严重的这几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一直在300㎍/㎥到500㎍/㎥间徘徊。

中国雾霾严重的原因大体可分为煤炭取暖、车辆尾气以及工厂排放的物质等几方面。每个国家都存在因为工业化而带来的副作用,所以考虑到中国的急速变化和发展,这种副作用也可以被称为“压缩后遗症”。而问题在于为何当局没有妥善应对,让我们看看近期的例子。

首先,为减少对煤炭的使用,在风量较大的地方建设了众多风力发电机(风车),因此有观点认为此举造成北京一带风速的下降。风速正常就可以吹散雾霾,所以应该停用风车。事实上,据观测数据显示,北京在20世纪70年代的风速为3.7米/秒,现已下降至3米/秒。然而科学家们认为风车较多的地方距离北京很远,因此并不同意停用风车。

其二,为阻止沙漠化,有观点认为应在中国北部种树阻挡风吹沙动。但如果科学家考虑到冷空气是在1.5千米的高空移动,就应该知道该观点根本不具备说服力。

其三,有观点认为,被称为“清洁能源”而扩大使用的天然气,在燃烧后会出现水滴问题。而近期也有研究结果显示,空气中的微小水珠在经过化学作用后会加剧雾霾情况。然而科学家也解释称,天然气燃烧后所产生的水分量与大气中所有的水分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更为引人瞩目的是,以上三点的共同之处在于中国当局为防止环境污染而出台的措施反而引发了雾霾问题。就算不能全信,但政府和科学家们还是需要学会培养耐心。

事实上,有关中国雾霾的真面目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近期,中美德联合研究小组公布了对2013年在北京所采集的雾霾分析结果,而结果显示空气中硫酸浓度近似于火山爆发时的数值。但问题在于为何会在雾霾中检测出硫酸。火山爆发时所产生的硫酸是喷入大气的大量硫磺在与阳光发生光化作用后所产生。而在又冷又黑的冬季里,北京为何会有硫酸呢?科学家们对此未能给出相关解释,所以在查明原因之前很难出台应对之策。

那生活在这种雾霾天中的后果又将如何?根据首尔的一项研究显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0㎍/㎥,患支气管疾病的几率便会增加,而心绞痛、心肌梗塞患者也将增加。这么说,北京将会产生更多的患者了。因为生活在北京的人们体内会吸入的细颗粒物(PM2.5)中的有害物质要比可吸入颗粒物的直径更小。但更可怕的是,至今不明真相的雾霾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会走到何时何地尚数未知,而今天的雾霾又是否会在10年、20年、甚至更远的未来对人类健康留下隐患?

虽然内心感到惶恐而郁闷,但生活并不会因此而停止。要说有什么小愿望,我希望有一天,在孩子对出门的我说“再见”时,不论是我还是孩子都可以不用再带口罩。

金畏铉 驻北京记者

" target="_top">http://www.hani.co.kr/arti/international/china/775933.html

韩語原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