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丹东是第二个开城工业园区”

书评《与众不同的鸭绿江》

韩朝中三国贸易中心——丹东
两万名朝鲜工人在此合法工作
正在探索韩朝中三国的共同繁荣

来往于丹东和平壤间的国际列车每天上午10点在丹东站始发,从平壤出发的火车在下午5点到达丹东。朝鲜人回国的包袱中装入了各种物品。(2016年) (图片来源:Nulmin提供 )

两个城市隔江相望。过江之桥虽有三座,但其中一座60多年前已断裂,另外一座虽于2014年完工却仍未通车,剩下的这座桥梁是唯一一座连起两个城市的桥梁。百年间对望成长的两个城市还被称作是“双胞胎城市”。这就是被鸭绿江下游所分开的新义州和丹东间的故事。

《与众不同的鸭绿江》一书也是聚焦中国辽宁省丹东。虽然丹东仅是一个有着250万左右人口(2010年)的小小的边境城市,但它对于韩国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丹东是中朝贸易的中心地,除中国人外,这里还有朝鲜人、朝鲜华侨、朝鲜族以及韩国人等四大群体在一同生活。当发生朝鲜核试验等对韩半岛形势造成巨大变化的事件时,韩国媒体必定会来此地了解朝鲜情况。

图为同时印有大韩民国与朝鲜出入境印章的朝鲜族护照。拥有着中国国籍,往来于平壤和首尔间的朝鲜族非正式地在经济上连接着朝鲜与韩国。(2014年) (图片来源:Nulmin提供 )

作者是文化人类学者,在此次出版的书中主要追踪旨在封锁朝鲜而事实上中断韩朝交流的5•24措施后丹东的变化。在此之前,作者曾在《今天我也建完边境拆国境》(2013年)中详细分析过丹东的意义所在。尤其在近期有关朝鲜人权决议案的“颜色论”之风强势来袭的情况下,这部新书便格外引人注目。

丹东的最大变化就是在当地合法居住工作并给朝鲜汇美元的两万名朝鲜海外劳动者。这一数字在2012年仅为一万名左右,而到2015年便增加到两万名。他们在拥有中国国籍者(朝鲜族或朝鲜华侨)的工厂中合法工作,从工厂老板的角度来评价,他们的工作效率是中国劳动者的1.5-1.7倍。这些朝鲜海外劳动者在丹东腌制泡菜食用,在丹东朝鲜族一条街上购买韩国电子产品和朝鲜商品。看着他们,作者脑中所浮现出的并不是“单方面援助”而是“劳动的回报”。此外,在丹东每天上午会发出驶往平壤的国际列车,而利用该列车进行的“包袱贸易”现在也依旧盛行。同时印有大韩民国与朝鲜出入境印章的朝鲜族(中国国籍)护照也如实反映着其往来于首尔与平壤,连接着韩国与朝鲜。

图为常被称为“渡江证”的朝鲜人通行证。这是往返于朝中边境众多方式中的一种。(2013年) (图片来源:Nulmin提供 )

尤其在今年韩国政府因为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关闭开城工业园区后,丹东依然作为韩朝中三方贸易生产的中心地全力运转。韩国消费品(衣服及农水产品等)上标有“中国制造”可能就是丹东的朝鲜劳动者所加工,或者甚至就是在平壤工厂中制成。换言之,朝韩经济交流就是夹杂着拥有中国国籍之人的情况下得以继续。“丹东是韩国人利用朝鲜劳动力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根基之地,其在4-5年内将成为朝韩两国的‘又一个开城工业园区’。”

对此,作者在书中憧憬了朝鲜和韩国、中国等三国在丹东所应书写的明天。书中副标题中有一部分就写道:“跨越边境与国籍,在一起吵吵嚷嚷、和和美美生活的人们。”

然而韩国的保守阵营不顾丹东的这种实际面貌,认为丹东是安全教育的现场。来到在韩国战争时被切断的鸭绿江断桥,乘坐鸭绿江游览船观看对面的新义州,消费“朝鲜落后的形象”,这与跨过停战线看朝鲜并无不同。作者称这是“一知半解”,并指出韩国媒体对这种情况的形成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并不了解丹东实情的媒体浅尝辄止,但他们仍这样不断地发表朝中关系的评论报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认为2006年左右出现的鸭绿江铁丝网是用来防止脱北者的相关评论。事实上,到处都有断口的铁丝网就是单纯起着类似国境线的作用。大概读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也会对韩国媒体的“水平”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作者说:“鸭绿江不同于象征着断绝的停战线。人们依靠着鸭绿江以多样的方式实现着共存的生活。区别于韩国社会的‘希望性思考’,与众不同的鸭绿江。”

安昶贤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culture/book/766664.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