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书评】挑战1人1票民主主义的中国贤能政治能否成为普遍模式?

朴槿惠被弹劾与特朗普当选

暴露出选举民主主义问题
中国“贤能主义”能否成为替代方案引发关注

贤能主义带领中国崛起
能否成为人类普遍模式尚存疑问
2015年初版发售后成为“争论焦点”

《贤能政治》
贝淡宁/Daniel A. Bell 所著,金起协(音) 翻译/西海文集 出版社

2013年3月3日,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开幕式。图为开幕式上站在一起的总书记习近平(右侧)和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培养是立足于贤能主义,经过了数十年的检验。(图片来源:美联社 韩联社)

韩国的烛光亮了一个冬天才终于将朴槿惠赶下总统之位。这场胜利十分激动人心,但反过来却也让人怀疑民主主义,尤其是1人1票的选举制度。 人品、能力都不怎么样的人怎么能当上总统?而又有多少人为了纠正错误而不得不每周跑到广场?注视着通过烛光革命诞生的韩国新政府的心情,如同将孩子放在水边般忐忑不安,这都是因为选举。距离韩国国会议员选举还有3年,许多国会议员依旧可以放心大胆地违背民心。

但并非只有韩国如此。在民主主义国家的鼻祖——美国,随着特朗普当选总统,也正在发生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英国的脱欧事件与法国的总统选举也都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事到如今,认为需要从头反思代议民主制的观点可谓颇具说服力。

为使怀有这些疑问的人得到答案,《贤能政治》一书让大家留心观察中国模式。《贤能政治》是自称为“左派儒家”的加拿大政治哲学家贝淡宁在两年前的2015年所著,该书仿佛在说着“我就知道会这样”一般,批评了选举民主主义的问题,提出了将中国的贤能主义作为替代方案的观点。英文单词“meritocracy”通常被译为能力主义,但“merit”包含能力和品德两重意思,如此一来会漏掉品德的意思。所以译者将该词译为贤能主义,意为贤与能。

习近平主席经过了数十年的征程才登上了中国最高职位,堪称贤能主义的代表性事例。从不起眼的地区基层县级职位做起,经过了市级、省级、部级职位后,又经过了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才最终被提拔到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完成了晋升的所有阶段,通过了足以证明其政治领导力的严格审查。冲向顶峰的竞争,其激烈程度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在700万名党员干部中,登上领导省级和部级官员的位置就需要突破14万比1的竞争。作为权力顶峰的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基本上都担任过比一般国家还要大的两个省的省长或党委书记。

《贤能政治》

在经历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时,许多人都认为中国也会像苏联、东欧等一样走上没落之路,但是中国的一党体制却并未倒塌。中国一直保持着人类历史上惊人的增长势头,而大多数中国人也都支持现行政治体制。在近期以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台湾地区等在内的8个民主社会为对象举行的亚洲晴雨表调查中,对本国政治体制信赖度最高的也是中国人。作者认为,这份力量正是来自贤能主义。

当然,作者也承认贤能主义存在的短板。以卓越能力为依据选拔出的统治者可能会滥用权力,而政治等级秩序则会一成不变,这将降低社会流动性。如何让人接受这一体制的正当性的问题成为了贤能主义存在的最大弱点。

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民主贤能主义”,即将下层的民主主义和上层的贤能主义适当地配合起来。民主主义在小共同体中运转得最好,“下层民主主义”便是出自这一人类经验。但是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说,为处理复杂课题,需要能够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能力的领导人。即便如此,贤能主义也需要人民明确点头同意,因为主权来自于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正当性,克服贤能主义的最大弱点。为此,作者提出“在不断扩大言论自由和社会团体的组建自由的同时,(中国政府)却不允许对最高领导层进行1人1票式选举,以及成立正面挑战共产党统治的政治组织”,这种形态的政治体制需要加入国民投票。作者认为,国民投票通过后,不仅能够保证贤能主义的正当性,同时还可以使得贤能主义成为全世界政治改革的一大模式。

但是中国的贤能主义能否成为人类的普遍模式呢?近期似乎不可能。单从韩国来说,为了实现“亲手选出总统”的渴望,人们付出了多少血泪?再者,引入贤能主义的过程也需要通过民主选举实现,又有谁会提出贤能主义的承诺并当选?更为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如果贤能主义脱离了一党体制或将难以取得成果。若执政党交替,一切均将大换血,数十年的系统训练和经验又如何能被积累下来?所以作者也摇摇头道:“或许仅有越南可以实现贤能政治?”

但是作者也表示,从长远来看或将存在其他可能。“民主主义社会需要学习贤能主义的优点,改善民主主义体制;而贤能主义社会则应该借鉴民主主义的长处,发展贤能主义”。作者表示,100多年后,“那时的人们会好奇,过去的人们究竟是如何按照1人1票原则的荒诞想法来选择领导社会的领导人”。

图为北宋时代举行科举考试的场面。现代中国的贤能主义正是根植于科举制度。

虽然作者小心翼翼地改进了意见,但该书在2015年出版了英文版后,引来了许多西方学者诸如“中国政府的辩护人”,“根本不了解中国现实的文章”,“试图贬低民主主义体制本身”等批评,成为了争论的焦点。尽管作者在2016年普及版的序文中再次出面予以反驳,但西方的学者又能接受多少还是个未知数。

有趣的一点是,加拿大出身的本书作者与美国著名的社会学者贝淡宁同名。美国的贝淡宁(1919年-2011年)凭借《意识形态的终结》(1960年)一书而闻名遐迩,该书中道破了马克思主义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失去立足之地后,必将走向终结的原因;而《贤能政治》的作者贝淡宁则透露了与资本主义之间有着强烈亲缘性的选举民主制的终结可能。美国的贝淡宁在世时亲眼目睹了自己的预言成真,但加拿大贝淡宁的预言距离实现或许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金宜谦 高级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culture/book/80085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