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记者手册】韩国济州岛的海女共同体成为人类遗产的原因是?

图为济州最年轻的海女郑素英(音)在济州市涯月邑海边摆拍。(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社)

上月30日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1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政府间委员会上“济州海女文化(Culture of Jeju Haenyeo)”被列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在“崔顺实干政门”事件让整个国家充满愤怒和怨恨的情况下,飞来的一大喜讯。济州海女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得到了世界公认。这是为使济州海女文化进入文化遗产名录努力九年的结果,是一大喜事。

为什么济州海女文化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会得到认可?不携带潜水装备进入海底采集海鲜的文化世代传承,女性的作用和地区共同体认同感的形成受到了高度评价。

济州海女们师承母亲的赶海技术。海女们起初在海边附近学习赶海方法,在浅海边摘海藻类等,随后逐渐到深海中去。海女的母亲也是这样,母亲的母亲也是这样学习的。海女根据能力分为下、中、上三个等级,工作区域也会被划定。上了年纪的海女们在“老奶奶海边”赶海。海水也像陆地一样,村与村间的海域也设有警戒线。现在也不许越过对方的海域。海女们之间的文化共同体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从中可以领会到与邻居共存的意义。

海女们下海前准备换衣服的地方叫做“火坎”。这是与古希腊阿哥拉的作用相类似的地方,这里是告知家里红白喜事和共同决策的民主议事场。虽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每个村都设置了带有淋浴设施的更衣处,但现在还剩下70多处火坎。

日帝强占时期除了韩半岛,海女们还去过日本“离家赶海”,据说,她们还去过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和中国大连。几年前日本制作的纪录片《海女杨某》也讲的是济州海女在韩国解放前去日本赶海留在日本的故事。海女们的流散或许始于那时。

因此,海女歌曲中含有海女们的怨和眼泪。难怪歌曲唱道“一只手拿着梳枪(采集工具),一手拿着纱网(浮标),背着七星板,走进一条两条路,分明是阴间路”。

但济州海女坚忍不拔。日帝强占期的1932年1月,在济州东部地区抗议日本商人不给合理价钱的海女抗争中,总共有1.7万多名海女参加。记者21年前采访过海女抗争的核心人物金玉莲(音)海女。金奶奶表示,“面对日本人的剥削,五日集上400-500名海女每四名海女抱着胳膊紧紧团结在一起进行示威,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场面”。这是有着牢固的共同体意识的济州海女们的光荣斗争史。

海女研究员们和济州道从2008年开始召开研讨会推进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济州岛2009年制定了《海女文化保存和传承条例》,2011年组建委员会,成立海女文化世界化五年计划,2014年文化厅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提交申报书,本次终于位列其中。

赶海是辛苦的职业。每年都有多名海女因赶海去世。济州海女们因长时间进出海中,经常会被头痛或耳鸣所困扰,这是一种职业病。此外,现在海女的人数也开始逐渐减少。

济州海女的数量在60年代中期有2.5万余人,到2010年减至4995人,去年减至4377人。从年龄层来看,70-79岁的海女最多有1853人(42.4%)。济州海女们赶海10-20年也不好意思说自己赶海,一般干30-40年以上才可以说从事赶海。这大概意味着总有一天海女会逐渐消失。

济州岛是“宝岛”,它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环境领域的三冠王,还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济州七头堂灵登神跳(2009年)。加上济州海女文化的话,到现在为止共有五个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宝贵财产。济州岛因开发和保护原有风貌问题正在陷入困境,守护修整这座宝岛是所有韩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许湖峻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society/women/77305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