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整体 > 评论专栏

【来稿】中美“良性竞争”的可能性

登录 : 2021-03-15 04:28 修改 : 2021-03-15 04:30

李婷婷教授

李婷婷 北京大学教授

中美将于3月18日至19日举行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的首次面对面高层会晤。

拜登政府的外交与战略规划已初现轮廓,也在与欧亚盟友和合作伙伴进行密集沟通,此时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进行对话,将对双方深入了解彼此意图,进一步评估和确立双边关系的政策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拜登执政以来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定位上有所推进,相比特朗普后期有两点理性变化。一是将中国定位为“头号竞争对手”,尽管总体基调仍保持对华强硬,但明确表示不视中国为敌手或发动新冷战,而是通过外交和同盟确保对华竞争优势;二是主张在符合美国利益时与中国合作。中方本不从战略竞争角度定义中美关系,但作为回应,近来也对如何看待竞争问题有所表态。在刚刚闭幕的两会期间,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记者会上谈及中美关系时,除了提倡求同存异、强调对话合作和管控分歧等既有立场外,也指出“中美之间在利益交融中出现竞争并不奇怪,关键是要在公平公正基础上良性竞争”。

“竞争”在国际关系光谱中原本相对中立,处于冲突与合作之间的中性区间。尤其是中美竞争的核心领域是经济实力和治理能力,更有可能超越传统霸权之间的零和式、排他式、选边式竞争。两国关于竞争问题的上述表态,为双方进一步探索理性务实的“良性竞争”提供了必要前提。如果两国能以此为基础,在本次会晤中就双方的政策分歧以及如何定义和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进行坦诚深入的沟通,不但将有助于推动处于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重回正轨,也将有助于促进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减轻其它国家的选边压力。

王毅部长曾于去年7月向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发表致辞时,提出中美可一起理出合作、对话、管控三份清单,对不同问题领域加以分别管理。合作清单是中美在双边领域及全球事务中需要且能够合作的事项,应推动合作且不受其它问题干扰;对话清单包括尽管存在分歧但有望通过对话寻求解决的问题,应尽快纳入现存对话机制和平台;管控清单则是少数难以达成一致的难题,应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搁置并管控好,尽可能减少对两国关系的冲击和破坏。本次面对面会晤将成为双方深入探讨和制定清单的难得机会,预计对三类议题都将有所涉及。

由此看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国会众议院外委会听证时表示美方将在会晤中阐述对中方“挑战美国安全、繁荣和价值观的行为的诸多关切”,称会谈“将涉及有深刻分歧的议题”,虽有有意释放强硬信号之意,倒也不足为奇。中方也必将在讨论管控议题时提出自身关切,并就敏感问题明确自身的核心利益和划设“红线”。

中美之间的问题显然无法通过一次对话得到完全解决,但如果双方能通过本次会晤增进对彼此政策意图的把握,厘清矛盾、避免误判,并对不同议题的处理原则达成共识,将有望为开启两国的良性竞争创造契机。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986694.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