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整体 > 评论专栏

【专栏】金刚山,走向和平的护照

登录 : 2019-11-06 02:32 修改 : 2019-11-06 02:34

李制勋 高级记者

李制勋 统一外交组 高级记者

“爸爸,妈妈——”

1998年11月19日凌晨,第一艘金刚山旅游船“现代金刚号”出航。一位老奶奶紧抓甲板栏杆,向着漆黑的大海如泣如诉般高声呼喊着。老奶奶因为战争而与自己的父母生离死别。绕过金刚山刮向东海的海风甚是猛烈。

载着826名韩方游客的金刚号清晨7时15分在朝方的江原道长箭港停泊。从单扇小窗向外望去,一艘生锈的军舰进入视野。并排停靠的游轮与军舰,多么超现实!

长箭港是一个玉桂级(70t)潜艇基地,原归东海舰队使用,已遵照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指示撤到100公里以北。金刚山已经变身为朝鲜半岛东方的和平画廊。

“各位冲破波涛汹涌的大海而来,一路辛苦了。”打破笼罩着金刚号的紧张与沉默的是朝方的朴英哲。这时距金刚号18日下午5时40分离开东海港已经过了13个小时零32分钟。走陆地只需要两个钟头的距离,偏偏远绕12海里公海之外,“ㄷ”字航行近14个小时,是因为军方主张不能让游客看到海岸军事设施。

通过电视观看了金刚号出航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于三天后的21日在首尔与金大中总统见面,不无感叹地说“那真是神奇美丽的场面”。 他积极支持金总统的和解合作政策,包括金刚山旅游项目。

首批游客占压倒性多数是背井离乡者。年龄最大的沈在麟(90岁)、老家在咸镜南道北青的金炳佑(86岁)老爷爷说:“我的确很想在离开这个世界前踏上(靠近家乡一点的)朝方土地。”还有不少人在登上金刚号之前给子女们留下了遗言,他们根本不听子女们的劝阻,一心要“在我死之前去一趟,哪怕不能活着回来”。

前现代汽车会长郑世永,也是首批游客之一。坐在一块可以俯视上八潭的岩石上,他笑容满面地说:“托哥哥的福,我也能来金刚山了。”当时金融危机爆发,韩国国内地价暴跌,而现代集团名誉会长郑周永毅然放弃了“挣大钱的机会”, 始终将金刚山旅游项目视为自己的使命。如今,郑会长已经作古,金正日委员长也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采访金刚山首批游客时刚刚30出头的记者也已经是奔六之年,完全成了一个“老记者”。 回想21年前的金刚山,心底的一侧不由不发凉且疼痛。那时,我完全忘掉了作为采访记者的正业,无数次攀登在万物像和九龙渊的旅游路上,或背或搀帮助那些上的岁数的老爷爷老奶奶。而今,那些老人恐怕大部分已经不在这个世界。

联合国称旅游是“走向和平的护照”。这是一种期待,希望旅游能够带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从而打开紧紧关闭的和平之门。以“海上13个小时”起步的金刚山旅游如今已进化为“小汽车(个别)旅游”,到2008年7月12日中断之时,已经有193万4662人踏上金刚山旅游之路。作为游客的韩方市民中,既有小学生也有年高九旬的老人。无论前往金刚山的名分是旅游还是失散家属团聚抑或社会文化交流,所涉及到的都是人——人与人相会,一道进餐,一起哭一起笑,开启着明天……

曾经参加过1980年5月光州市民大游行的金淡然(笔名)在《20岁的逃亡者》(全罗道网站)一文中写道:“描述战争的文字如果没有了有关人的故事,就会成为可怕的档案、战争统计学或助长憎恶心理的军事教范。当有关士兵和人的故事填充了战场与战争之外的空隙时,我们才能深切体会到和平的必要性。”

朝鲜半岛如今是地球村里仅存的“冷战孤岛”。绑架朝鲜半岛的美国霸权战略与朝鲜的生存战略之间的冲突与韩朝之间的矛盾、敌对、和解、合作交织出一个高难度的国际政治泥潭。要摆脱这个泥潭走向和平共处,回避“人”的因素是万万不可能的。期待文在寅总统和金正恩国务委员长为了韩朝8千万市民和人民的和平生活,拿出更多的忍耐、勇气和智慧。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915906.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