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整体 > 文化·韩流

新罗宫殿庭院中蜿蜒曲折的水道原来是“消火栓”

登录 : 2018-08-21 04:53 修改 : 2018-08-21 04:57

因“雁鸭池”而闻名的庆州东宫和月池
原以为是檐沟的“石造水道”
有意见称其为应对火灾的“新罗版消防设备”

图为从新北面月池复原建筑物前面经过的古代石造水道的局部。

“请看水道平整的壁面和地面。公元7世纪的文武王时代完成了三国统一,为统一新罗文化奠定了基础,如果不是在该时代,这项工程绝对无法完成。”

新罗史学家、庆州威德大学博物馆长朴洪国(音)指着埋在草坪下的1300年前的花岗岩水道,如此说道。水道的侧面(壁面)和地面被打磨得十分平整,一眼就能看见水道和水槽部件,不禁让人怀疑这会不会是用石头制成的水路。仔细观察后惊人地发现,地面和侧面用的是同一块石头。也就是说,通过将整个2米多长的笨重花岗岩挨个削成数十个“凹”字形的小部件,然后连在一起才制成了这条水道。此刻着实感受到新罗匠人的能力以及不俗的手艺。

8月19日白天,记者和朴教授共同前往了位于庆州仁旺洞的东宫和月池国家史迹公园。朴教授最近在新罗史学会的学术刊物《新罗史学报》第43期上发表了名为“关于新罗东宫地石造水道功能的考察”的论文。为了对论文内容的主体进行实地考察,才前往该地。朴教授在论文中表示,石造水道是消防设施,目的是为了应对月池西侧回廊内的主要建筑以及湖水旁的建筑起火。其还首次提出见解称,它是韩国历史最久远的消火栓。

东宫和月池建成于文武王19年(679年),这座宫殿庭院包括世子的东宫殿在内,是一处以“雁鸭池”而出名的庆州代表性文化遗产。1975-1976年进行的发掘调查中出土了3万多件文物,1980年复原以来,这里变成了当地的热门景点。

图为位于石造水道之间的水槽状设备。朴洪国(音)馆长在论文中分析,它比水道宽且深,所以应该是为了在取水灭火时让“障碍物”石子儿和泥土沉淀下去,以保持水道水流通畅。

石造水道源头位于月池西侧山麓的首个复原建筑西侧,水道不断延伸,呈现出“之”字形。该石造水道宽29-30厘米、全长107米,途经回廊和复原建筑的位置,从东到西共弯曲9次。其中的一大特征就是开头和中间部分有2处幅度略宽的大水槽状容器,而随着水路渐宽,水道得以连接起来,水道由长达1.2-2.4米的数十个整块石头精巧打磨壁面和地面后铺设而成。在月池被发掘前,遗址的存在就一直为人所知,但究竟作何用途却无从得知。之前仅有推测认为,该设备是为了防止建筑物屋檐上掉落的水滴让地面凹陷,并没有相关研究。

“观察石造水道的壁面时,我发现了插着截流板的沟槽,于是获得了线索。如果是用来接屋檐滴水或是单纯的排水道,为何会有这个没必要的装置呢?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才开始了研究。”

朴馆长指出,如果说水道是檐沟的话,水道必须全部设置在建筑物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屋檐边缘下方,但实际上并没有如此布局,而且水道的地面也没有雨滴砸下的痕迹,考虑到这些,这个水道或并非檐沟。再者,水道经过回廊内部,并且建筑物前面也有,这样反而会破坏景观、不利于通行。其指出,“这是一处在庄严的宫殿区域内破坏左右对称惯例的特殊设施”。

图为拍摄于20世纪40年代的复原前的庆州月池东宫的石造水道。这是当时的画家崔龙大(音)的藏品,记录了庆州艺术学校的学生们户外实习的场景。

“我推测,设置这些设施的理由或是为了在火灾时从旁边取水、迅速灭火,因此它是一处防火水道,即当时的一种顶级消火栓。”

虽然位于巨大的荷花池月池旁,但4-5米高的筑壁下起火时,用水桶打水上来很耗费时间。因此新罗人想到了这种危机时灭火的设施:沿着建筑物和回廊延伸、像电线排布一样精巧的水道。实际上,这条水道覆盖了南门和回廊内部主要建筑物所在的半径40米范围内的大部分区域。他强调称,即便只有一条水道经过,也能保护东宫的建筑物免受火灾影响。和回廊平行或沿建筑物外蜿蜒9次、呈90度布局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出行以及景观的影响。朴教授表示,“水槽位于水道之中,可以看成是为了保证灭火时的用水,沉淀漂流过来的石子儿和沙土”。新罗文化遗产研究院长朴方龙(音)评价称,“将精巧的石造水道解释成科学构造的消火栓设备,这一见解十分新鲜。它将成为探讨韩国遗址中‘消防考古学’的开端”。

庆州/文•图 卢亨硕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culture/culture_general/85842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