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整体 > 评论专栏

【专栏】美国的印太反华联盟构想能否成功?

登录 : 2017-11-16 03:13

郑义吉 高级记者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亚洲巡访于11月14日正式画上句号,“印度洋太平洋”成了此次特朗普出访期间最受人瞩目的词汇。特朗普总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及美日两国的政府阁僚一直把“印度洋太平洋”(印太)的提法挂在嘴边,取代了原来的“亚太”(亚洲-太平洋)提法。

这一概念旨在推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的美日印澳四国结成同盟,对日益崛起的中国进行包围和封锁,等于一个扩大了的反华包围圈。

在此前的“亚太”概念中,反华包围圈包括在美国主导下由日本、韩国、冲绳、台湾、菲律宾构成的第一岛链以及由日本、关岛、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构成的第二岛链。美国这样做旨在与太平洋沿岸的亚洲国家结成同盟,共同将中国封锁在大陆近海。

“印度洋太平洋”概念计划将反华包围圈扩大到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国家。也就是说,不仅在中国的东海和南海,美国还打算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对中国实施包围和封锁,将对华封锁链条从直接关乎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阿拉伯海一直延续到中国东海,从欧亚大陆以南和以西入手,彻底封死中国挺进大洋的入海口。

“印度洋太平洋”概念与西方地缘政治学之父哈尔福德•麦金德之后西方海洋国家一直秉持的霸权战略一脉相承。麦金德、尼古拉斯•斯派克曼、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等地缘政治学家普遍认为,英美等西方海洋国家若想保持霸权,就必须阻止欧亚大陆出现压倒性的霸权国家。为此,西方海洋国家必须牢牢掌控欧亚大陆的沿岸地区。

20世纪初,麦金德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牢牢掌握住从东欧到中亚的欧亚大陆中心地区,才能阻止俄罗斯的崛起。一旦俄罗斯掌控这些地区,西方便无法阻止俄罗斯的势力扩张到沿岸地区。面对二战后苏联的迅速崛起,斯派克曼主张美国应利用占据绝对优势的海军力量对欧亚的环形地区,即沿岸地区进行有效管控,从而对苏联进行包围和封锁。

苏联崩溃后,布热津斯基主张美国应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日本和德国结成牢固的同盟关系,以达到阻止中国崛起或俄罗斯复活的目的。布热津斯基特别强调,美国应设法将俄罗斯和中国周围的欧亚国家变成美国的盟友。

在他们的观点看来,中国的崛起比俄罗斯更具威胁。麦金德在著名的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中针对中国做出了紧张的警告,他主张,中国一旦开始走出国界,向外扩张霸权,“将会给世界的自由带来极大风暴”。他说“中国不仅有广阔的大陆,还拥有绵长的海岸线,比起位于大陆中间的俄罗斯,具有更大优势”。

同样作为大陆国家,俄罗斯只拥有冰封的海岸,而中国却有着拥有大量优良港湾的绵长海岸线。而且,中国还正寻求通过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直接进入印度洋地区。

印度的一位海军将领为促进印度和日本海军的合作而首次提出了“印度洋太平洋”概念,2007年安倍首相访印在印度议会发表演讲时正式提出这一概念,使其登上了国际舞台。时隔十年,这一概念再次被美日印澳四国领导人正式提出。那么,这个“印度洋太平洋”概念真的能够发展成为反华四国同盟吗?

首先,美国特朗普政府能否切实为此发挥主导作用,还是一个未知数。正如布热津斯基所言,阻止中国崛起的核心是缔结盟友。而特朗普此次访问亚洲期间,一边强调印太战略,一边却正色警告地区各国不要在贸易上占美国便宜,并威胁将通过双边协定改变当前局面。特朗普已经撕毁了与“亚太”和“印太”国家的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议(TPP),还胁迫各国与美国签署双边协定,以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印度洋太平洋概念的登场意味着新的地缘政治游戏已经开启,但特朗普政府却打着鱼与熊掌兼得的算盘,一边从这些地区国家身上薅羊毛,一边强迫这些国家参与反华包围圈,这样的战略如何能够成功。

郑义吉 国际新闻部高级记者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819214.html

相关新闻